【另類母親節】 「工場媽媽」拓展學員專長 難忘喪夫悲傷期獲「子女」安慰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23/05/03 10:25

分享:

分享:

蕙姑娘指導學員做母親節禮物。

「你尋晚幾點瞓?瞓覺之前仲食麵包?下次記得食完唔好即刻瞓。」「知喇。」熟悉的對話,不禁讓人聯想到家中嘮叨的母親。

第一次認識鑑昌,便見他主動走過來跟蕙姑娘分享今日午餐吃了什麼。細聽之下,才發現鑑昌稱呼蕙姑娘為「媽咪」。51歲中度智障的鑑昌,20多年來每天早上9時前到達朗藝坊工場,饞嘴的他總是會上班前買幾個麵包,吃完才開始工作。鑑昌擅長操作唧車,年輕時跟隨工場同事外出送貨及工作,後來隨著工場轉型及體力下降,便改為在工場包裝的訓練為主。

智障人士比起一般人身體機能提早老化,50多歲大概已等於我們70歲,不過鑑昌比較好動,沒有太多耐性,比起手工藝或包裝工作,他更熱愛跳舞及耍功夫。

面對學員,蕙姑娘說有時也不能太溫柔,要以肯定的語氣提示學員,多說幾次才能使他們記住。但言談間更多的是蕙姑娘對學員的稱讚和肯定,在她眼中,每位學員也是獨一無二的。

問及為何稱呼蕙姑娘為「媽咪」,鑑昌會重覆說著「『陳』字唔好啊,唔要個『陳』字」,所指的原來是不要她跟隨丈夫姓陳。蕙姑娘回想昔日工作枱上有職員名牌,曾試過被鑑昌刪去陳字。有一年農曆新年期間,她與丈夫在街上巧遇鑑昌,鑑昌高興地拜過年後,依舊繼續跟她丈夫說陳字不好。「這些直接表達情感的行為,總會讓人哭笑不得。」蕙姑娘提起時也是邊笑邊搖頭。

鑑昌自少與家人住在元朗,照顧他的家人離世後住進神召會宿舍,「起初會擔心他不習慣,有次收到宿舍職員來電說鑑昌離開工場後沒有回宿舍,知道他不時會偷偷返回舊居。幸好他跟舍友相處融洽,慢慢適應在宿舍的生活」。在朗藝坊工場亦有「媽咪」「阿爸」「阿爺」,鑑昌早已視相熟的懷智職員為家人。

蕙姑娘1996年加入懷智,起初主要的工作是帶領學員外出清潔及派發傳單。眼見學員及同事的身體日漸勞損,當時的經理便提議蕙姑娘學習手工藝,以便拓展學員的專長。「我當時想手工藝品雖然賺得不多,但起碼是一門手藝,他們不用日曬雨淋,即使年紀大了也可以繼續做。」顧慮的都是學員的出路以及身體狀況。起初只是以小組形式與學員進行練習,逐漸開拓手工藝相關的客戶,亦有機會於市集擺賣。除了成為自己的興趣外,最有滿足感莫過於成功發掘了不少學員的藝術潛能。

幾年前丈夫因病過身,蕙姑娘感謝學員的陪伴,曾經有學員在她難過時遞上紙巾,讓她覺得自己不是孤單一人。尚有幾年便退休,蕙姑娘近來已開始擔心會捨不得學員,但她已打算退休後繼續做義工,更期望疫情過後,工場可以陸續返回正軌,讓學員有更多訓練機會。 

母親節將至,問到鑑昌可曾送過禮物給「媽咪」,蕙姑娘差點忘記,反倒是鑑昌記得有送過盆栽。蕙姑娘指,盆栽是園藝班的學習成果,說是禮物其實更像是鑑昌將盆栽轉贈給她協助栽種。「他們就是如此直接,不一定會刻意有很多小心思,但完成盆栽時又會第一時間想給你看,與你分享。」問到何時再送禮物,鑑昌笑言「下次先啦」,大概這就是蕙姑娘指的直率坦誠的表現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